最近商會的朋友到公司閒聊,討論了一下他們最近面對平台抉擇的問題,
“到底要選擇繼續使用阿里,還是應該要更新官網開始培養自己的流量?”
雖然大家都知道只有小朋友才做選擇,但是,畢竟兩個平台一起做,除了要投入一定程度的資金外,更重要的其實是,到底誰可以來維護平台,是公司的同仁? 還是廠商? 還是第三方? 公司有沒有人可以監督或追蹤成效?。
以我們自己公司的來說,我們主要的平台有3個,社群平台也有3個,而負責維護平台跟內容的同仁有2位加上1位實習生。這些同仁平常的工作包含了各平台的SEO優化,關鍵字廣告投放,新品的上架,文案的撰寫,照片及影片的拍攝,電子報的發布等等。不同的平台搭配不同的內容策略及視覺,因此這樣的人數對我們而言其實不太夠。自己做的優點是即時更新、可以做出完全自己要的東西,但是所花的時間跟人力確實不少。
跟廠商或者是第三方合作,它們可以透過系統化的方式,讓平台趕快上架曝光,同時,利用各種工具,以最簡易的方式或者專人的協助,持續協助維護平台,只是這個方法還是會有一筆額外的花費產生,而且,成長過程累積的實力比較不容易留在公司裡。
只是,上述選項最終的結果都是要做,所以對企業來說,資源有什麼,就選什麼,倒也不是太難選擇。唯一不在選項裡的,就是甚麼都不做,結果平台的錢花了,沒有成效,也沒有累積實力。
那平台呢? 到底要該如何選擇? 在價格方面,新官網跟阿里+P4P差不多。成效方面,阿里無法打平,而新官網則是無法評估。經過我們討論,我們決定把問題變成
“失去的流量,新平台是否可以馬上補上? 如果不行,何時可以補得上?”
同時,我們也在進一步釐清,所謂的”無法打平”到底是因為
1.沒流量沒詢價而無法打平?
2.有流量沒詢價而無法打平?
3 有流量有詢價而無法打平?
每個問題的背後,都代表著不同的解決方式,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企業主本身最清楚。當這些問題被釐清後,最一開始問題的答案就顯而易見了。
企業官網一直以來都是極為重要的資產,而其他平台則擔任不同受眾認識企業的渠道。每個平台都有其獨特的價值,適合的時機也取決於企業的發展現況。如果你身邊有人尚未踏入網商的領域,請你邀請他們與我們一同分享這段旅程,一同探索最適合的平台,共同成長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