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年後,我們公司年後離開了兩位同仁,其中一位是我們倚重且長期栽培的技術人員。今年則有三位年資三年以上的同仁要離開。雖然是產線的同仁,沒有負擔管理工作,但她們對產品的熟悉度跟細心度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同事。而他們的離開,對公司而言都是非常大的損失。
馬雲曾說,員工離職,不外乎1. 錢給少了 2. 心委屈了
公司給的待遇,我相信,如果可以給更多,一定可以大幅增加工作的抗壓性。只是,我們可能可以給出平均或優於業界或同職位的水準,或者透過獎金、考績、福利、年終、定期調薪去增加員工工作的耐受度,但是,還是會有天花板。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,高於業界平均一些,在增加一些競賽或者是獎金項目去增加同仁的收入。所以,如果是錢給少了,這是一翻兩瞪眼的問題,在我心中算是好處理。
如果是心委屈了,通常會分成兩個方向來思考,究竟是公司制度造成的委屈,還是主觀意識感受到的委屈。如果是公司制度造成的委屈,是否我們有提供管道讓同仁反應,反應是否有被受理,受理是否有妥善處理,並檢討是否進行制度調整。如果是主觀意識感受到的委屈,因為是”主觀”感受,處理起來就會是所有問題中最費時又費力的。這種狀況,除了傾聽外、我們所能做的其實不多。
因為,相關的說明或解釋,通常無法停在同仁腦中停留太久,只要場景”對了”,所有的東西就會被拋諸腦後,陷入同樣的迴圈裡。而這類的對話,通常也比較容易對我帶來後座力跟無力感。因為通常無效或是時效性很短。
擇良木而棲是天性,沒有苛責的理由。只是,身為企業主的我們,究竟該如何留才,又或者是,我們應該讓企業跟自己更習慣於這種變動,讓組織工作簡化,可以更有彈性去面對流動。這會是我到退休前都需要一直面對的課題。
希望大家可以分享一些意見,也永遠都沒有這種困擾。
|